巴基斯坦最近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连铸坯材进行反倾销调查,这一消息刚出来就引发了市场大量关注。调查宣布的时间点非常巧妙——因为就在几天前,巴基斯坦刚刚完成了与中国关于40架歼-35隐形战斗机和红旗-19导弹系统的采购合同。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决定先后发生,让中巴贸易和军事关系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。
连铸坯材实际上就是一种基础性钢铁原料,主要用于后续钢材产品的生产。在巴基斯坦,这些年中国的廉价钢铁产品不断涌入市场,价格低于本地产品20%至30%,不仅让本国的钢铁厂日子不好过,甚至有上千名钢铁产业工人面临失业。由于本地厂商产能利用率直线下降,不少工厂开工不足。对于风雨飘摇的巴基斯坦工业来说,这无疑是又一重压力。
不过,这场针对中国钢铁的反倾销调查背后,其实不只是单纯的市场行为。回头看看最近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大额军购就能发现,双方关系正处于高度敏感期。购买隐形战机和先进导弹系统意味着巴基斯坦花出了大笔外汇,对本来就高企的国家债务来说是新的负担。有数据称,目前巴基斯坦的外债已经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5%,而新一轮的武器采购、后续维护和技术支持又都需要持续投入。
正因为如此,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之间反复权衡。一方面,用中国的军事装备来提升空军实力,可以说是他们在面对印度威胁时的必要选择。另一方面,如果自己的工厂倒闭、工人失业,社会矛盾有可能迅速激化,执政党的根基也会动摇。对于夏巴兹政府来说,这仿佛是一道怎么选都费劲的难题。
市场份额上,中国钢铁企业其实在巴基斯坦已经形成相当规模,占据了四成以上的进口份额。巴基斯坦发起反倾销调查,显然是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给本地企业一点喘息空间。除了保护自身产业,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之外,这也是在为国家财政减负。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刚批准的11亿美元贷款,也劝诫巴基斯坦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和平衡,这样外部压力也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。
调查宣布的当天,中巴两国还联合发表声明,称将进一步加强“全天候战略合作”。一边是高调示好、一边下场调查,媒体和外界看得云里雾里。很多评论认为,这其实是小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求生存的典型例子。巴基斯坦需要中国在安全领域的支持,同时又不能让自己本地企业彻底没有出路,还要时刻防着其他地区势力趁机渗透经济命脉。各方势力博弈下,巴基斯坦必须摸着石头过河。
走在卡拉奇大街上的钢铁工人,纷纷表达支持政府保护产业的做法。他们看得很现实——如果外来商品继续无限制地倾销,本地厂子早早就该倒闭了,这不仅关乎工厂生死,更涉及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。但年轻人的想法又有点不同,他们更多担心国防力量是否够强。对于他们来说,一旦安全形势恶化,生活同样也会陷入动荡。
在网络上,中巴关系的话题一直很火热。有人认为,反倾销其实就是为本地企业争取一口气,也有人担心,这种贸易摩擦会不会影响到中巴在别的项目上的合作。一些激进言论甚至直接质疑政府:到底是要保护本地工厂,还是要继续靠中国买武器?治理者的不确定性,让普通百姓也陷入了迷茫和讨论。
针对最新的反倾销行动,巴基斯坦政府发言人也公开强调,所有贸易措施都是基于相关法律和市场规则,并不针对中国。官方不断重申,反倾销和军事合作没有直接关系,但外界的疑虑并没有烟消云散。各路媒体都在盯着接下来会不会有更高的关税,或者巴基斯坦会不会借此重新谈判其他合作细节,甚至有人猜测中国方面是否会以其他方式作出回应。
有人注意到,歼-35战机已经开始在巴基斯坦空军基地现身试飞,这说明用来提升防务实力的装备正在逐步落地。有趣的是,在军备提升和贸易摩擦同步发生的背景下,涉及的经济、政治、民生各方声音混杂。结果如何,只能让时间慢慢给出答案。
美港通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-股票专业配资-股票如何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