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秦风·无衣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!
岂日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!
岂日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!
从军行(唐)
杨炯
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牙璋①辞凤阙②,铁骑绕龙城。
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
【注】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,分为两块,相合处呈牙状,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。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。②宫阙名。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,故以凤阙指皇宫。
1. 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(3分)
A. 《无衣》每章首句都提问:“岂曰无衣?”然后分别以“同袍”、“同泽”、“同裳”回答,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、互助友爱的情意。
B.杨炯《从军行》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。从景入手,即景生情,直抒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的豪情壮志。
C.《无衣》全诗语言华美,委婉含蓄,四字一句。铿锵有力。读之如见其人,如闻其声。
D. 杨炯《从军行》诗中一个“辞”字,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;一个“绕”字,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,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,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。
2. 面对外敌入侵,人们同仇敌忾,誓死保家卫国,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,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不同,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。(6分)
【参考答案】
1.C(“全诗语言华美,委婉含蓄”错误)
2.《无衣》:全诗采用了《诗经》常见的重章复沓(迭唱)的结构形式,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,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(2分);
《从军行》:①首句为虚实结合,以虚写实;②第二句及尾联直抒胸臆;③运用借代、反衬等多种修辞,综合表达诗人奋勇参军、保家卫国的情怀。(每点2分,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)
诗歌百练:无衣(诗经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美港通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-股票专业配资-股票如何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