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在德国的越南网红近日拍摄视频,通过夸张动作模仿并嘲笑残疾人,引发欧美网友愤怒。 事发后,该网红竟在视频中打出“我是中国人”的字幕企图甩锅,德国政府调查后确认其越南籍身份,以“歧视残疾人”和“破坏社会秩序”为由将其驱逐出境。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红为博流量的无底线行为,更掀起了关于国籍污名化、网络道德与外交风波的连锁反应……
一、挑衅视频内容:从嘲弄残疾到跨国甩锅
该越南网红在柏林街头拍摄视频时,遇到一名面部有残疾的儿童,竟当场模仿对方的面部特征并发出嘲讽笑声。 视频中,网红刻意突出残疾人的生理缺陷,配以戏谑的背景音乐,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。 欧美网友痛批其“毫无人性”,而网红见势不妙,立即在视频封面添加英文“I’m Chinese”字样,试图将责任转嫁给中国游客。
更讽刺的是,类似操作在越南网红圈并非个例。 三个月内,已连续发生三起越南网红闯祸后冒充中国人的事件:一名越南女子在韩国深夜跳舞扰民,被投诉后自称“中国游客”;另一名网红在越南沙巴酒店喧哗遭投诉,也立即宣称“我是中国人”。 越南媒体甚至将这种行为包装为“爱国行动”,鼓励网红“灵活甩锅”。
二、德国政府反应:调查、谴责与驱逐令
事件发酵后,德国警方介入调查,通过入境记录和社交账号溯源,确认网红为越南籍留学生。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,在德国领土上公然歧视残疾人已违反《反歧视法》,且“冒充他国公民”的行为涉嫌伪造身份信息,损害国际信任。 48小时内,德方向该网红下达驱逐令,要求其限期离境。
德国政府对类似事件的态度一贯强硬。 2023年,越南情报官员在柏林绑架一名前政府官员,德国同样迅速驱逐涉事人员并召见越南大使,强调“德国法律不容侵犯”。 此次网红事件虽非政治纠纷,但同样触及德国社会对平等价值的底线维护。
三、越南网红圈的“甩锅文化”与流量密码
越南网红为何热衷冒充中国人?深层原因在于流量经济的畸形竞争。 例如,越南顶流网红“银宝宝”靠砸ATM机、炫富挑衅走红,最终因破坏公共秩序被捕;李美越在中国靠“东北大花袄”人设吸粉700万,却私下侮辱中国女性,遭央视打码封杀。这些案例折射出越南网红生态的“黑红”逻辑:越极端越容易爆火,而一旦翻车,甩锅中国则成了“安全阀”。
另一方面,越南部分媒体和网友的推波助澜加剧了这一现象。 网红冒充中国人后,越南粉丝常组团在外网刷屏“确认是中国人”,媒体则称赞此为“爱国智慧”。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,与儒家文化强调的“行己有耻”背道而驰。
四、残疾人群体的二次伤害与网络伦理危机
嘲弄残疾人的视频不仅侵犯个体尊严,更强化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偏见。 类似案例在国内亦不少见:“钢腿女孩”牛钰因展示假肢被网暴“博同情”;65岁残疾老人直播唱歌遭嘲讽“不配露面”。 心理学家指出,部分网民对残疾人的歧视源于“恐惧未知”和“排异心理”,而网红的煽动性内容则放大了这种恶意。
五、国际舆论场上的国家形象博弈
该事件引发欧美网友对越南网红生态的批评。 有评论称:“如果爱国要靠撒谎和抹黑他国来实现,这种爱国毫无意义”。另一方面,中国游客无端背锅,进一步凸显了国际传播中刻板印象的危害。 此前,李美越等越南网红利用“中国风”人设获利,却私下诋毁中国文化,反映出跨国网红经济中的道德风险。
从柏林街头到社交媒体,从歧视残疾人到外交驱逐令,这场风波撕开了网红经济的暗面:当流量成为唯一目标,道德与真相便成了可随意丢弃的筹码。 而越南网红屡屡甩锅中国的行为,不仅未能“爱国”,反而让世界看清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责任缺失。 德国政府的驱逐令,或许正是对“底线”二字最直接的诠释。
美港通配资-配资网上开户论坛-股票专业配资-股票如何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